去年一年,有人賺得盆滿缽滿,有人在網購上“剁手”不斷,也有人入不敷出、省吃儉用。關于你“錢袋子”的報告,昨天新鮮出爐。
國家統計局溫州調查隊根據抽樣調查結果,對2016年溫州城鄉居民的人均收支情況作了分析。結果顯示,2016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785元,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85元,增長8.2%。去年,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平穩增長,收入水平、收入增速均超過全省平均值。
溫州人賺得多,花得也不少。據統計,去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0965元,同比增長5.2%,增幅較上年回落3.1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627元,同比增長7.5%,增幅較上年回落1.3個百分點。
年收與增速
均超全省平均
溫州人均約4.8萬、2.3萬的城鄉居民年收入,在全省的排名如何呢?國家統計局溫州調查隊的調查報告給出了答案:2016年全市城鎮居民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48元,居全省第6位;農村居民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19元,居全省第8位。
不僅溫州人的收入水平超過全省平均值,就連收入增速也在全省平均線以上。據統計,去年全市城鎮居民收入同比增長8.5%,增速比全省平均高0.4個百分點,居全省第4位;農村居民收入增速與全省持平,但從扣除物價因素的實際增長來看,溫州的增速也高于全省平均。
龍灣“農民”
收入最高
“全市11個縣(市、區)城鄉居民收入均保持平穩增長,收入總量原‘三區兩市’繼續領先,收入增速則整體低于各縣及洞頭區。”國家統計局溫州調查隊參與此項調查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溫州各縣域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具體來看,鹿城區的城鎮居民去年賺錢最多,收入總量最高,人均收入達到53535元,高于全市平均5750元;城鎮居民增速最快的則是泰順縣,增速達到9.5%,高于全市平均1個百分點。
與城鎮居民不同,農村居民收入總量最高的是龍灣區,人均收入達到28855元,高于全市平均5870元;增速最快的為文成縣,增速達到9.4%,高于全市平均1.2個百分點。
養老金收入等
快速增長
年收入在不斷上漲,那這些錢都是通過哪些途徑進入市民口袋的?該份報告將城鄉居民收入結構分成了四大類: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與轉移凈收入。
作為城鄉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工資性收入與經營性收入這兩項,去年的增長均有所放緩,增幅分別為8.5%(城鎮)、8.3%(農村)與7.0%(城鎮)和6.0%(農村)。該名負責人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受經濟大環境影響,部分外向型企業、產能過剩企業、缺乏技術和品牌優勢的小微企業面臨經營困難、盈利縮水,企業盈利增長有限,工薪階層加薪空間有限。
此外,得益于我市農村改革的深入推進,農村居民出租房屋收入有較快增長,直接推動去年農村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增長14.0%,較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在四項收入結構中,轉移凈收入增速最快,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2016年全市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分別增長12.0%和10.6%。據介紹,轉移凈收入是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居民家庭的各種轉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間的收入轉移,包括政府對個人收入轉移的養老金或離退休金、失業救濟金、賠償等;單位對個人收入轉移的辭退金、保險索賠、住房公積金等;家庭間的贈送和贍養等。
業內人士指出,一般來說,政府發放的養老金或離退休金以及各種救濟金是轉移凈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轉移凈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社會保障水平,轉移凈收入不斷增加,意味著當地的社保制度在不斷完善,社保水平在不斷提升。